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峨眉山月歌中地名的作用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5-07-05 11:30:27


李白是著名的诗人,大家学习过很多他的诗歌,对于这些诗歌相信大家耳熟能详,对这些诗中的含义我们也要懂得,大家学过峨眉山月歌这首诗,因此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峨眉山月歌中地名的作用。

首先,这五个地名的交代了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路线。由诗意可知,诗人“夜发”的地点是“清溪”,为五地名的中心。而平羌在清溪西北,峨眉更在平羌以西。相反,渝州在清溪以东,而三峡更在渝州之东。渝州是当时的交通枢纽,凡经水路出四川,必经过渝州,然后穿三峡而出。李白在开元十二(724)年离开家乡,开始了游历生涯,他从峨眉山沿平羌江南下,经清溪,过渝州,出三峡,到荆门,游洞庭,又到了金陵、广陵和会稽等地,后又回舟西上,寓居湖北。本诗为诗人离开故乡,出蜀途中所作,这五个地名正是他离乡的路线。

其次,五个地名的顺序安排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境。全诗的前两句出现的“峨眉”“平羌”两地是由东向西回望家乡山水,以半轮秋月,月影,江水道出惜别的暗示。第三句“夜发清溪”四字交代了停泊之后重新出发的地点;“向三峡”三字则遥指东向,不禁使人联想到巴山蜀水之外,出三峡便真正的离开了家乡。而且郦道元早已说出三峡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在去乡的最后时刻恐怕连故乡的残月也看不见了。第四句“思君不见”正承上意。而诗人的神思又从遥远的东向——三峡向西拉回到渝州,这一空间距离的回收正是诗人心中不忍离乡又行将离乡的怅惘心境的外化与诗化。

再次,对这五个地名的理解有助于全诗感情基调的确定。关于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常常是学生争论的焦点,有的学生联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认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轻快俊朗的,有的学生则认为是哀婉凄凉的。从五个地名来看,全诗起笔西望故乡,继而东望去程,末尾将目光由三峡收回至渝州。诗人似乎要将故乡的月光水色深刻的保留在记忆中带往异乡,由此知黯然神伤应为本诗主调。杜甫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拟想出蜀返乡的路线是“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四个地名由西向东,一路而下,轻快万分。李白本诗恰恰是诗法相反,地名的回互正体现了游子的回曲情肠。

一曲《峨眉山月歌》拉开了诗人远游的帷幕,其中妙处恰就蕴藏在这五个地名之中,明乎其用,才得以解全诗。

峨眉山月歌中地名的作用大家都已经知道了,希望我们能够多阅读李白的诗篇,这样我么的文化底蕴就能够得到提升和扩展。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